文章清單 » 瀏覽文章

常用的清明節英文說法整理,掃墓、祭祖、燒紙錢 .... 等

清明節(Qingming Festival 或 Ching Ming festival)是臺灣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其實清明原本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時間為每年陽曆4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通常落在國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經過數千年的演進,清明這個節氣已經進化成民族掃墓的一個重要節日,當然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之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些在清明節經常會用到的英文單字,本文分為幾個段落,我們會將英文單字穿插於文章句子中,幫助大家輕鬆的學習這些單字,咱們從清明節的由來開始吧!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Qingming Festival)最早源起於古代的帝王將相的「墓祭」之禮,也就是祭祀祖先,民間也開始仿效這樣的做法,源本沒有特別的節日著稱,大約就在清明之際,到了宋代,朝廷規定各地祭墳掃墓以清明節為主,這樣的習慣就一直流傳下來,隨著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的行為模式逐漸擴大成整個華人圈的重要活動,清明節變得非常重要,也從原本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逐漸變成清明節,成為一個節日,在亞洲的臺灣、中國、日本、琉球、南韓、越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華人社區都會過清明節。

清明節的掃墓習俗

說到清明節的傳統習俗(tradition custom),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會是掃墓(sweep the grave)、祭祖(ancestor worship),雖然掃墓不一定要在清明節當天,各地的民族文化(culture)有所不同,掃墓的時間都不一定,例如客家人在農曆新年(Lunar New Year)過後的春節(Spring Festival)就可以開始掃墓,不過現在的清明節由於通常與兒童節(Children's Day)成為連續假期(consecutive holidays),大家趁這段連續假期返鄉探親、家人團聚、掃墓一起來,所以在清明節當天或前後幾天都是台灣人掃墓的重要時刻。

掃墓的時候,人們除了會打掃墓地之外,還會準備一些紙錢(joss paper),客家人的掃墓會準備豐盛的祭品、三牲、鮮花、蔬果以祭祀祖先(ancestor worship),將墓地(cemetery)打掃乾淨,還會點線香(incense)、放鞭炮(set off firecrackers)、燒紙錢(burn joss paper)、請法師進行一些法會(ceremony),較大的宗親會可能有財團法人(foundation)組織(organization),也會在掃墓期間跟宗親們報告一些宗親會的運作工作及計畫。

閩南人的掃墓與客家人有點類似,只是在一些文化做法上還是有差異,例如部分閩南人延續了部分寒食節的傳統,會先準備草仔粿(caozaiguo)、春捲(spring roll)、潤餅(runbing)、刈包(gua bao)等食物,在掃墓前食用,暫時填飽肚子,等到掃墓完後才會開火煮飯,但不是所有閩南人都遵循這樣的做法,不同地區的閩南人還是有自己的過節特色。

其它清明節傳統習俗

清明節其實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掃墓節日,除了掃墓之外,清明節還有許多活動,例如有些地方的人會吃(egg)、雕畫蛋殼(eggshell)、盪鞦韆(swing)、包春捲、吃潤餅、取薪火、插柳戴柳、種樹、拔河、外出郊遊及放風箏等。

包春捲、吃潤餅-在清明節包春捲及吃潤餅的習慣來自古代,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人們沒有時間準備祭品或上戰場的食物,就有人想出把所有食材包進潤餅皮內,帶在身上,方便祭祀(worship)使用或戰場上食用,當然這只是傳說(legend),難以考證,不過吃潤餅的習俗還是在現代人的清明節習俗中存在,春捲就是(fry)過的潤餅,不過在內餡料(stuffing)的食材(ingredients)及包法上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放風箏-清明節放風箏的由來起源於清朝,在清朝時期,風箏(kite)稱為紙鳶,人們會在清明節時,把一些發生的壞事寫在紙鳶上,隨風飛起後,把紙鳶的線剪斷,讓紙鳶飛走,象徵壞事遠離自己,後來隨著人們在清明節郊遊踏青、享受悠閒活動的氣氛下,放風箏(fly a kite)逐漸融入成為一種清明節的休閒活動

郊遊踏青-由於清明節是春天,春暖花開的時間,最適合闔家出遊,趁著連續假期,除了掃墓之外,也有蠻多人會出外郊遊踏青,享受放鬆的好心情。

看完以上清明節的介紹及常用英文單字,相信你也學了不少,如果你喜歡每天學英文單字分享的英語學習內容,歡迎追蹤我們的社群網站,跟大家一起輕鬆學英文。

發表於 2021-03-22 最後更新於 2022-10-24

相關文章

臺灣每個月的節日中英文對照表
在臺灣幾乎一整年每個月都有不同的節日,我們住在這片土地上,當然要認識我們要過的節日有哪些囉!為了幫助各位可以輕鬆學習這些節日的英文,準備了以下台灣每個月的節日中英文對照表: 月份 節日(中文) 節日(英文) 日期 ...

最新文章

英文的UFO是什麼意思?
最近新聞、影集、電影裡經常會看到 UFO 這個字眼,那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1. UFO 的英文全名 UFO 是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的縮寫,直譯就是「不明飛行物」。換句話說,它指的不是外星人的飛船,而是你看到了天上有東西在飛,但暫時無法辨認 ...
零的英文除了 zero 還有這些說法
說到「零」的英文,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 zero。不過你知道嗎?在不同場合、不同文化裡,零其實還有其他有趣的說法。今天就帶你一起來看看! 1. O / Oh —— 口語最常見 在報電話號碼、房號,甚至車牌號碼時,很多人會把 0 念成 “ ...
什麼是沉沒成本?英文怎麼說?
在生活和工作裡,我們常常會遇到一種狀況:錢已經花下去,時間或心力也投入了,但這些都收不回來。這種「已經發生、無法回收」的支出,就叫做沉沒成本,英文稱為 sunk cost。 簡單例子 你花了 2000 元買一張演唱會票,結果當天生病沒去成。這 2000 元就是沉沒成本 ...
這幾種滿載而歸的英文說法都不錯,一起來看看!
在中文裡,我們常說「滿載而歸」,意思就是出去一趟後帶著豐富的收穫回來。英文裡可以用幾種方式來表達,以下是常見的說法: 常見英文說法 Return with a fruitful harvest / Return with a bountiful harvest&r ...
入境隨俗的英文可以這樣說
中文有句話叫「入境隨俗」,意思是到了不同的地方,就要尊重並適應當地的文化與習慣,在英文裡,也有一個很接近的表達: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直譯就是「到了羅馬,就要像羅馬人一樣做事」。這句話源自於古羅馬時期,後來被廣泛用來提醒人們,不 ...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英文說法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台灣,我們常用一句話提醒別人:「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意思很簡單:不要把所有資源或希望都押在同一個地方,以免失敗時一無所有。 英文裡也有一模一樣的說法: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
用英文表達「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句比喻句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思想的巨人,行動的侏儒」,用來形容那些想法很偉大、卻不付諸行動的人,英文裡也有幾種方式可以表達這個意思,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 直譯版:保留比喻感 A giant in thought, a dwarf in action. 這是最直接的翻譯,保留了「思想 ...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英文可以這樣說
在我們日常生活裡,常聽到一句話:「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諺語想要提醒我們——把握時間、先下手為強,往往能得到更多機會。 英文裡有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說法:"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字面意思是「早起的鳥才能抓到 ...
英文諺語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的中文意思是?
在學英文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貼近生活又能引發思考的諺語,今天要介紹的這句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直翻是「行動比言語更響亮」,其實就是我們中文常說的 「行動勝於言語」 或 「講一百句,不如做一次」,另外一種 ...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英文說法
在中文裡,我們常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意思就是與其坐著說大話,不如實際去做,才能看出一個人的決心和能力,這句話在英文中有個非常貼切的說法: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這句英文直譯是「行動比言語更響亮」,背後的意思就是「做出來的,比說出來的 ...
© Copyright englishday.cc Since 2019 每天學英文單字
歡迎跟我們一起輕鬆學英文
合作提案請至我們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發訊息,我們會盡快回覆給您。